近些年來,在大陸的港資包裝印刷企業似乎噩運連連。一方面,在民營和國有包裝印刷企業的強勢進攻下,港資企業的市場份額被大量蠶食。 另一方面,港資企業在大陸遭遇官司時,幾乎一打一個輸。
下面來看看以下幾起典型的案例:
東莞港資紙品廠非法購買進口二手印刷機,老板被以走私罪判處2年徒刑
2014年11月,汕頭中級人民法院以走私罪判處東莞大榮紙品廠香港老板李某有期徒刑二年,并罰款人民幣二十五萬元。此案件一度轟動中國的包裝印刷行業,更在香港的包印圈內引發強烈爭議。
汕頭市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李某某2010年初經中間人熊某某介紹認識了從事二手印刷機銷售的香港臻某印刷機械有限公司的實際負責人劉某某(已判刑),聯系購買事宜。被告人李某某在劉某某提供的備選境外二手印刷機中挑選了一臺德國產海德堡牌二手四色印刷機(已使用了10年)。被告人李某某在無法申請到進口許可證等合法進口手續的情況下,仍約定以所謂“包稅、包證”的“到廠全包價”的方式購買該臺二手印刷機。經汕頭海關計核,臻某公司、被告單位某某紙品廠等走私上述二手印刷機偷逃國家應繳稅額人民幣134.89萬元。
宣判后,原審被告人李某表示不服并提出上訴。廣東高院于2015年3月23日進行終審。高院認定汕頭中院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上訴人李樹青上訴所提及其辯護人的辯護意見,經查均不成立,法庭不予采納。
最終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深圳最知名的紙品廠,倒閉后兩場民告官均以失敗收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突然襲來,被珠三角瓦楞包裝人士譽為“瓦楞包裝圣殿”的美福紙品轟然倒閉。
2009年年中,美福被銘可達集團收購。不過,股權變更之事一波三折。事后美福紙品以股權變更備案登記主要證據不足,轉讓程序不合規定,美福方法定代表人被“利誘”等原因,先后將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圳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告上法庭,希望法庭認定轉讓協議非法。
美福控股公司甚至發表嚴厲的措辭警告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政府批準”的名義隨意剝奪一人財產奉送他人是世界罕見的強盜邏輯,違背公理和法理。并聲稱美福控股公司將本案原審判決和全部事實證據介紹給香港媒體和社團后,無不瞠目結舌。若終審法院繼續罔顧事實做枉法裁判,公司員工必定在香港舉行示WEI游XING,抗議深圳政府和兩級法院違法剝奪香港企業在大陸的合法投資奉送他人的嚴重錯誤行為。
然而,任憑美福方面如何措辭嚴厲、巧舌如簧,法院再次判其敗訴。自此,美福紙品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龍頭企業徹底敗走大陸。
深圳華生包裝,堪稱打官司失敗專業戶
華生包裝曾經是一家與鼎盛時期的美福紙品等量齊觀的企業。在十五年前,這家年產值數億的包裝企業客戶之高端、管理之先進、流程之優秀,在行業鮮有匹敵。
然而,自2004年開始,這家公司卻官司纏身,從此公司一路衰退,至今已是寂寂無名。
2003年,華生老板以莫須有的理由辭掉了原華生功勛總經理楊生(時任華生另一兄弟公司新華柏總經理),雙方發生了勞資糾紛,并最終走上了法庭。經過審理,法庭判定華生公司敗訴。
2004年,華生再次卷入一起與三大業務員的勞資糾紛。因公司此前與業務員有一個協議,規定若公司業務員的總業務量達到1億元時,公司將另行獎勵30萬。結果公司有三位業務員達到這一標準,但公司并未如約履行該協議,最后走向法律程序。結果要想而知,華生公司再次敗訴。
此后,該公司一直是非不斷,與員工的勞資糾紛官司也多以失敗告終。2013年10月16日,在一場與該公司前業務員謝先生有關勞動合同糾紛的訴訟中,作為原告方的華生包裝還是輸掉了官司,賠付謝先生77590的工資。
與臺資企業的狡黠多變和民營企業的善于鉆營不同,港資企業在中國大陸卻出人意料地表現出水土不服。在面對強勢的政府時,他們往往表現出堂詰訶德式的勇敢和魯莽。而面對弱勢的個體,他們卻對中國的權力經濟認識不足,乃至于屢被對手鉆了空子。
看來,曾經威風八面、風光無倆的港資包裝印刷企業真的要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