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北京市印刷業在推進綠色印刷和清潔生產進程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中小學教材綠色化推廣、綠色印刷認證企業數量、清潔生產審核企業數量、政府給予的補貼均走在了全國前列。隨著北京市環保環保進程的加快,一些印刷企業積極投入人力、物力和資源,對企業內部的環保治理體系進行革新改造,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也體現了北京印刷業面對巨大的環保壓力、轉移外遷壓力以及轉型升級壓力過程中勇于擔當的精神和所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在此之際,北京印刷協會連同必勝印刷網發起對北京市優秀的綠色印刷企業進行采訪報道,尋找一批先行者,從觀念到技術,為印刷企業提供解決辦法,引導正能量。近日,我們探尋綠色環保印刷企業的腳步走近了新華社印務有限責任公司這家歷史悠久的印企。在此,我們有幸采訪到了公司董事長兼黨組書記吳國清先生,聽他講述有關新華社印務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新華社印務有限責任公司
報紙印刷龍頭企業的誕生歷程
新華社印務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家報紙印刷龍頭企業、國家書刊和密件印刷定點企業,是為新華社主體業務服務并面向社會的國有綜合性印刷企業,主要承印各類內部刊物和公開發行的報刊,兼數碼印刷和商務印刷,集設計制作、激光照排、CTP制版、雙面彩色印刷、數碼印刷和裝訂為一體,擁有圖文設計、校對、激光照排、數碼制版、平板印刷、膠輪印刷、輪轉印刷、裝訂配送、文件印刷等多個專業車間以及印刷耗材物流、物業管理部門、新華社印務網站等。
新華社印務有限責任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1年,伴隨新華社的前身——紅色中華通訊社在中央蘇區成立,新華社印刷事業就此誕生。20世紀30年代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時期,新華通訊社前身紅色中華通訊社就印刷出版蘇維埃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報》。延安時期,位于清涼山萬佛洞的中央印刷廠一直承印著新華社的印刷任務。解放戰爭時期,新華社隨中央遷出延安,于1947年8月16日在河北省涉縣西戍村正式單獨成立了新華社印刷廠。在極其艱苦的戰爭年代,新華社印刷廠隨著新華社轉戰南北,用簡陋的設備及時準確地完成了新華社宣傳報道的各項排印任務。全國解放后,新華社印刷廠隨總社由西柏坡遷到北京。1992年由事業編制轉為企業,2012年9月改制為新華社印務有限責任公司。
著眼大局 環保至上
地處北京市二環以內的新華社印務,十分重視環保工作,積極發展綠色印刷,于2015上半年通過了清潔生產審核。董事長吳國清表示,印刷企業要著眼于大局,將環保放在第一位。新華社印務在清潔生產的基礎上,大力加快綠色印刷的步伐,從生產工藝、原材料上不斷完善,將綠色印刷落在實處。
廢水處理設備
廢氣處理設備
新華社印務在廢水廢液處理方面投資了七百多萬元,在制版車間安裝了金色梧桐沖版水凈化系統、日本考斯慕廢液濃縮設備、并新購進了2臺免沖洗CTP設備。印刷車間安裝了寶德溫(BALDWIN)潤版液處理設備,于2015年底對這項工程進行了驗收,工程10月份峻工,經過兩個月的試運行,設備運轉正常,污水處理完全達標。在廢氣治理方面投資近200多萬元,經過一年的調研,選擇了光耀嘉頓應用等離子技術的設備。工程于今年2月份完工,實施效果不錯。
戰略性合作 互利共贏
去年年底,吳國清董事長會見來訪的日本考斯慕環保技術公司董事長永井高雄和中國公司總經理貫健,雙方就報輪潤版液減替試驗達成意向,合作試驗已經取得成效,正在完善工藝和設備,驗收成功后新華社印務還將助力考斯慕設備在中國的推廣。
今年4月,新華社印務有限責任公司又與北京中科納新印刷技術有限公司開展戰略合作,新華社印務公司將作為中科納新納米印刷制版新產品、新技術的中試基地,幫助其新產品完善技術,完成中間性試驗,并聯合推向市場。雙方還將共同研發輕型納米印刷制版設備及其納米版,將推動傳統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的轉型。
多元化發展 拓展更大空間
2016年,新華社印務將實施ERP管理系統,加強企業精細化管理,改變過去靠人管理的模式,使企業真正發展成一個現代化管理模式的企業。此外,新華社印務還以互惠互利的原則在與遍布全國各地的新華社報刊代印點合作經營紙張、油墨、版材等印刷耗材以及印刷設備,大力發展印刷物流業,已經代理經營了《參考消息》《新華每日電訊》《經濟參考報》《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等一批報社的新聞紙8萬多噸;開辦新華社印務網站,發展印務經濟信息服務,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新華社印務自改制后積極順應印刷市場的變革,依托新華社的全媒體業務和新媒體發展勢頭,強化為新華社主體業務和社辦報刊服務的功能,發揮自身優勢,全面推進戰略轉型。在鞏固和強化密件印刷、做大報紙印刷的基礎上,整合新華社印刷資源,進一步開拓市場,拓展經營領域,發展數碼印刷業務,開展印刷耗材物流、房產物業經營,興辦權威印務網站,建立綜合性、多元化、專業化、立體化印務體系,積極推進產業升級、產業多元和產業延伸,培育優勢項目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成為技術先進、質量過硬、品牌突出、影響大的綜合性印刷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