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隨著華僑城(亞洲)宣布出售旗下的上海工廠,又一家中國瓦楞包裝的鼻祖級企業開始了賣賣賣。不過,華力集團減掉一家工廠,不是壯士落魄,而是鳳凰涅磐!
7月7日,華僑城(亞洲)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掛牌出售旗下上海華勵包裝100%股權,包小編三個月前的預言(《華力包裝陷虧損,已徹底邊緣化后會被出售嗎?》)不幸言中了。不過,在近年來眾多賣兒賣女的包裝企業當中,華力絕對是極少數最被看好的企業之一。
20年輝煌行將結束
華僑城(亞洲)(03366)公告稱:公司擬透過將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方式出售附屬上海華勵包裝100%股權,預期上海華勵100%股權的公開掛牌底價將按合資格評估機構對上海華勵進行的資產評估來厘定。
從上公開資料顯示,上海華勵包裝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合慶鎮向陽工業區,成立于1997年,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年銷售額超過2億元人民幣。上海華勵是華僑城(亞洲)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HK3366)全額控股的大型包裝印刷企業,專業生產和銷售瓦楞紙板、紙箱、彩盒、紙貨架、緩沖材料等紙制品。
上海華勵擁有進口幅寬2.5米瓦楞紙板生產線一條;從法國、臺灣引進的高精度多色印刷開槽及印刷模切生產線四條;從德國引進的ROLAND905型超大全張1200mm*1620mm五色加上光膠印機及Aristo數碼打樣機;從法國進口柔性版制版機及其他配套設備。上海華勵設有產品開發中心和檢測中心,擁有齊全的研發及檢測設備。
公司先后獲評為“上海市外商投資先進技術企業”、“質量信得過企業”、“中國誠信印刷企業”、“上海市五星包裝企業”等榮譽稱號。
業務下滑導致逐漸失寵
而對于出售該工廠的原因,華僑城(亞洲)稱,根據公司紙包裝業務戰略轉型工作要求,公司將逐步剝離紙包裝業務的生產環節,以調整及優化業務結構。
事實上,近幾年來,由于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及運輸成本的上漲,當年曾經的現金牛如今已失去哺乳能力,作為長期占據包裝業高端市場的華力包裝也不例外。
根據華僑城亞洲集團公布的2016財報,是年紙包裝業務營業收入7.61億元,下降9.4%;凈利潤虧損1388萬,下降176.5%;毛利率10.7%,下降2.3%;行政費用3522萬元,與2015年持平;分銷成本4568萬元,下降5%。該業務毛利率約為10.7% ,較2015年同期下降2.3%,主要原因為銷售價格下降及銷售成本上升。
而近年來,在上海經濟轉型升級的情況下,上海華勵包裝面臨著客戶工廠紛紛搬遷或關閉的困擾,公司業務量節節下滑。因此,華僑城(亞洲)最終出售上海包裝工廠也在情理之中。
六年前已悄悄轉型
對于華力包裝這個出身豪門的企業集團來說,其擺脫包裝制造這個難賺錢的業務實屬正常,而直到如今才關閉上海工廠才是唯一令人感到吃驚的事情。或許包裝業務曾經是該集團的主要業務之一,包裝業務在華僑城(亞洲)集團內部占據較高的地位,這些才是上海工廠遲遲出售的原因吧。
一個不為外界所關注的事實是,上海華勵并非華力集團旗下第一家關閉的工廠,而且華力早在六年前就已經開始轉型升級。
早在2011年5月,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實現整體開園,標志著深圳華力率先向創意文化產業升級。這一年,深圳華力搬遷到惠州,原工業區大面積舊廠房被成功改造為LOFT創意產業園區。
而與其它轉型升級的包裝印刷巨頭相比,華力包裝顯然具有令人眼紅的資源和平臺。近年來,華僑城(亞洲)的母公司華僑城集團在主題文化公園、旅游文化產品和城鎮化項目方面風聲水起,有傳言稱計劃打造1000個特色小鎮。而華僑城集團積極打造的“文化+旅游+城鎮化”的全新發展模式,恰好給華力包裝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無縫對接的巨大平臺。
7月7日,華僑城(亞洲)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掛牌出售旗下上海華勵包裝100%股權,包小編三個月前的預言(《華力包裝陷虧損,已徹底邊緣化后會被出售嗎?》)不幸言中了。不過,在近年來眾多賣兒賣女的包裝企業當中,華力絕對是極少數最被看好的企業之一。
華僑城(亞洲)(03366)公告稱:公司擬透過將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方式出售附屬上海華勵包裝100%股權,預期上海華勵100%股權的公開掛牌底價將按合資格評估機構對上海華勵進行的資產評估來厘定。
從上公開資料顯示,上海華勵包裝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合慶鎮向陽工業區,成立于1997年,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年銷售額超過2億元人民幣。上海華勵是華僑城(亞洲)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HK3366)全額控股的大型包裝印刷企業,專業生產和銷售瓦楞紙板、紙箱、彩盒、紙貨架、緩沖材料等紙制品。
上海華勵擁有進口幅寬2.5米瓦楞紙板生產線一條;從法國、臺灣引進的高精度多色印刷開槽及印刷模切生產線四條;從德國引進的ROLAND905型超大全張1200mm*1620mm五色加上光膠印機及Aristo數碼打樣機;從法國進口柔性版制版機及其他配套設備。上海華勵設有產品開發中心和檢測中心,擁有齊全的研發及檢測設備。
公司先后獲評為“上海市外商投資先進技術企業”、“質量信得過企業”、“中國誠信印刷企業”、“上海市五星包裝企業”等榮譽稱號。
而對于出售該工廠的原因,華僑城(亞洲)稱,根據公司紙包裝業務戰略轉型工作要求,公司將逐步剝離紙包裝業務的生產環節,以調整及優化業務結構。
事實上,近幾年來,由于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及運輸成本的上漲,當年曾經的現金牛如今已失去哺乳能力,作為長期占據包裝業高端市場的華力包裝也不例外。
根據華僑城亞洲集團公布的2016財報,是年紙包裝業務營業收入7.61億元,下降9.4%;凈利潤虧損1388萬,下降176.5%;毛利率10.7%,下降2.3%;行政費用3522萬元,與2015年持平;分銷成本4568萬元,下降5%。該業務毛利率約為10.7% ,較2015年同期下降2.3%,主要原因為銷售價格下降及銷售成本上升。
而近年來,在上海經濟轉型升級的情況下,上海華勵包裝面臨著客戶工廠紛紛搬遷或關閉的困擾,公司業務量節節下滑。因此,華僑城(亞洲)最終出售上海包裝工廠也在情理之中。
對于華力包裝這個出身豪門的企業集團來說,其擺脫包裝制造這個難賺錢的業務實屬正常,而直到如今才關閉上海工廠才是唯一令人感到吃驚的事情。或許包裝業務曾經是該集團的主要業務之一,包裝業務在華僑城(亞洲)集團內部占據較高的地位,這些才是上海工廠遲遲出售的原因吧。
一個不為外界所關注的事實是,上海華勵并非華力集團旗下第一家關閉的工廠,而且華力早在六年前就已經開始轉型升級。
早在2011年5月,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實現整體開園,標志著深圳華力率先向創意文化產業升級。這一年,深圳華力搬遷到惠州,原工業區大面積舊廠房被成功改造為LOFT創意產業園區。
而與其它轉型升級的包裝印刷巨頭相比,華力包裝顯然具有令人眼紅的資源和平臺。近年來,華僑城(亞洲)的母公司華僑城集團在主題文化公園、旅游文化產品和城鎮化項目方面風聲水起,有傳言稱計劃打造1000個特色小鎮。而華僑城集團積極打造的“文化+旅游+城鎮化”的全新發展模式,恰好給華力包裝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無縫對接的巨大平臺。